作業過多,能自動預警?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小官莊鎮中心初級中學各班都設有“作業預警管理員”。小“預警員”們根據自身作業完成時間,直接向“學生負擔管理委員會”的老師反饋,由他們進行核查,并定期向全體教師通報,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揚州市打出了一套“加減乘除”組合拳,探索出一條“負擔減下去、質效提上來”的新路徑。
加服務 “花式套餐”課后上
“衍紙是用專門的工具將細長的紙條一圈圈卷起來,成為一個個小‘零件’,再運用卷、捏、拼貼組合這些‘零件’。”竹西中學初一學生王可語感覺學校課后服務的社團課程豐富多彩,參加“妙手生花”衍紙畫社團課后,就喜歡上了這個有趣又實用的課程。
所有義務教育學校100%啟動課后服務,參與學生占全市義務段學生總數的97.4%,揚州確保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確保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段要求和學校實際等情況,揚州還要求各校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則分年級、分層次、系統性、個性化統籌開展各項課后服務工作。
在家學習遇到難題,沒有老師輔導答疑怎么辦?邗江區多所中小學都公布了周末“線上答疑”的時間表,老師們在固定時間段內為本校學生提供免費在線答疑,化解學生“急難愁盼”。
“學校老師更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對癥下藥’對孩子來說事半功倍,對家長來說省時省力省錢。”揚州市梅嶺小學西校區家長張女士感慨道。
減負擔 作業管理提質量
“雙減”以來,揚州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過重作業負擔。各學校紛紛給作業管理設置“底線”,劃定“紅線”。
揚州市育才實驗學校的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具體班情,從作業要求、書寫規范、正確作答、方法技巧等方面進行針對性指導,讓書面作業不離校。揚州市文津中學明確“兩必須五嚴禁”要求,即:備課必須備作業,作業必須分層落實;嚴禁布置超量、超時、超綱作業,嚴禁布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等等。
揚州市還指導學校建立健全“一研二審三批四析五輔六評”的作業管理機制,堅持精心研制、審核把關、細心批改、精準分析、悉心輔導、評估改進。同時,強化作業總量控制,揚州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乘合力 家校共育護成長
“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和家長的親子互動時間更多了,如何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課后服務呢?
“初三學生的在校時間大約要持續到晚上八點。學生在校干什么?老師干什么?通過這次交流,也讓家長吃下一顆‘定心丸’。”竹西中學組織“云上校園一日開放”活動,充分解答家長的困惑,讓家長放心孩子在校接受課后服務。
廣陵區則通過家長委員會、線上家長會、調查問卷等方式,征求家長意見,為課后服務的統籌謀劃贏得支持和保障,同時鼓勵學校積極在家長中尋找有一技之長的志愿者擔任社團的老師,讓家長成為課后服務的參與者。
利用“智慧學堂”平臺,揚州還開設了“家庭教育微訪談”,每周發布1—2個指導家庭教育的話題,邀請省市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家教中遇到的重點問題進行詳細拆解,指導家長科學應對,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讓孩子在更加和諧的環境中成才成人。”揚州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陸鈺坦言。
除風險 規范培訓嚴監管
“雙減”真正落地,需要嚴管嚴控校外培訓機構,為此,揚州積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
揚州市教育局牽頭印發了《關于調整揚州市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職責的通知》,細化了18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部門職責,進一步完善“雙減”階段協同工作機制。專門成立了“市級校外培訓機構風險處置專班”,在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的同時穩妥處置潛在風險。
此外,揚州正在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平臺,以加強對培訓機構的資金監管。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削減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加強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分類登記管理。”揚州市教育局職社處處長韓國志表示,揚州對現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摸底排查,制定了學科類機構重新審批驗收的標準及重新審批登記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