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太康縣板橋鎮大朱家村幾處游園里,又開始熱鬧起來。這里有悠閑散步的情侶、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還有鄰村專程來此取景的人們。他們談笑、歌唱、演奏吉他,成了風景中的風景。
熱鬧和諧的場景,在幾個月前,可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那時,游園里堆放的全是垃圾。臭氣刺鼻,人從這里路過,都得捏著鼻子跑著過去。”太康縣板橋鎮大朱家村支部書記朱繼奎回憶說,改變發生在一年前。
2019年,按照縣委、縣政府在全縣推進文明村、平安村、衛生村、產業富民村、美麗宜居村、黨建示范村“六村共建”。乘借東風,板橋鎮大朱家村委迅速在全村展開“六村共建”工作。
村里怎么建,群眾最有發言權。此前,在村子的北頭和南頭,以及村子中間位置,分別有2處垃圾堆放點,和一個占地15畝的廢舊坑塘。根據村民意愿,村委決定對這三處地點進行投資改造,清理垃圾,栽植草坪、花草苗木,安裝健身器材,配置藤椅、燈光等,為村民提供更多游憩場所,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村委還充分把村民健身休閑納入考量。在三個游園,結合鋪裝場地建設了乒乓球臺,設置了沙坑等兒童活動設施,使綠色生態和健身休閑有機結合,極大豐富了村民的休閑游憩體驗。
隨后,大朱家村委又對村內三條主要街巷進行了硬化,拓寬道路,安裝道牙,罩白墻壁,沿街設置多處形狀多變、主題鮮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道文化等景觀。同時,村委還發動黨員干部和農戶清掃房前屋后磚頭碎塊和柴草等雜物,平整地面,栽植紫薇、玉蘭、櫻花、薔薇、銀杏等綠化苗木,花樹間隔、喬灌結合、高低錯落、花時有序,怡人悅目。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開展,村民的素質也越來越高。村民朱學習,平常熱衷種養花草,家里養了不少綠植。聽說村里改造街道,他二話不說,把家里的綠植全部貢獻了出來。像朱學習這樣不講個人利益,一心支持村里“六村共建”的村民在大朱家村還有很多。
劉紅朋和楊東來兩人是村里的致富能人,通過承包建筑帶領村民致富。村里拓寬道路需要機械,他們把家里的四輪車、攪拌機等貢獻出來,讓村里免費使用。天氣炎熱,大街小巷和公園栽種的綠化樹木和草坪等需要按時澆水,二人還默默承擔起給綠化樹澆水的任務。“三天兩頭都能看到他們頭頂烈日,給綠化樹澆水。只講貢獻、不求索取,他倆好讓人感動啊。”這是村民朱衛星給予劉紅朋和楊東來的評價。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了,產業也要跟上來。大朱家村委把培育特色產業增收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主攻方向,依托本地龍頭企業、合作社、致富能人,大力推廣果蔬套種技術。2019年,村民朱俊凱在村委的鼓勵下,聯合多戶村民流轉土地1800多畝,在村里成立了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種植葡萄、花生、辣椒、西瓜套種等,帶領100多戶村民脫貧摘帽;引資100多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落戶大朱家村,鏈接60戶貧困戶,每戶村民每年可分紅3000元。
“下一步,我們還要從景觀、街巷、花園、坑塘、綠化、凈化、文明實踐陣地等方面入手,在村里增加綠地建設,把游園綠地建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實現村民開窗見綠,開門進園。”面對未來村莊發展,大朱家行政村支部書記朱繼奎滿懷憧憬。(王慧星 周開勝)